中文English

关于我们

▪ 电话:010-65535862

▪ 地址:中国•北京

▪ 邮箱:yzcflt@asia-rich.com

▪ 邮编:100070

▪ 网址:www.asia-rich.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党建中心 » 详情

【理论强党】牢固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019-07-24 08:49:10

【导 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挑战与机遇并存。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强党》栏目推出学习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系列文章。依据《纲要》的章节拆分细化,邀请部分参与《纲要》编写的作者、理论专家和科研单位撰写导读文章,促进读者更加系统全面、融会贯通地理解《纲要》内涵,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今日刊发学习体会《纲要》系列文章之十四,欢迎品读。

牢固树立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吴舜泽

 

 

作者简介:吴舜泽,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贴获得者,全国“十一五”污染减排先进个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环境保护部等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主(参)编专著(图书)40余部、文章近200余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第十三章分5目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高度概括的理论阐述,深刻揭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核心要义。我们必须常学常新、不断深化抓好学习,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地抓好贯彻落实,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

 

一、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实践性特征贯穿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过程,也是其思想超越性的根本原因。对于生态环保这一基础相对薄弱、利益格局敏感复杂的领域,必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全党、统一思想、指导实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就提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强调,资源开发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益的协调,并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总体构想,亲自指导编制和推动实施《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上,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大成与突破创新兼具,形成了科学系统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地指引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扬了个人从政经历的深邃思考,吸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总结凝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它的孕育和发展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理论指导,特别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正确的思想指引必不可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深刻阐释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愿景和路径方法,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很强的科学指导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未来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一全社会的认识,逐步使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让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伟大事业,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

 

二、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不仅要在认识上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更要在实践上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特别是要调整和约束人的行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人因自然而生,人类的一切生活与生产活动都依赖于自然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中国河西走廊、黄土高原的兴衰演替阐明了这一客观规律。以往鉴来,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变到“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需要”必须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基础。老百姓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美丽中国美不美,关键要看山和水。良好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产生人民群众长期性的幸福和社会整体性的满足。因此生态环境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民有所呼,党有所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是我们党的使命要求,是思考问题、平衡关系、综合决策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需求。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必须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含义就在于,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首先要约束人的行为,将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取之有时、用之有度。尊重自然主体地位、主动顺应自然规律、将保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三阶段过程,越往后难度越大,综合效应也越大。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当前尤其需要约束党政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牢固树立红线、底线、上线意识,对暂时看不清环境影响的行为宁可慢一点、审慎一点,绝不能搞大开发。

 

三、建设美丽中国坚持必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绿色是美丽中国最动人的底色,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建设美丽中国,在认识上务必摒弃将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割裂甚至对立的错误观念,在实践上务必坚持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在拓宽了发展的内涵“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思维中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束缚,从根本上更新了生态环境无价或低价的传统认识,对生态环境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再认识。生态环境被创新性地纳入生产力范畴,种的常青树是摇钱树,绿水青山也是“金饭碗”,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增值自然资本的过程。进一步说,发展不能简单异化为工业产品、农业产业和服务产品,提供绿水青山等生态产品就是发展的有机内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为了民生,二者关系看似矛盾实则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难在知行合一、久久为功。不能道理归道理、行动归行动,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环境监管依法常态严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利好长期趋好,肯定会影响粗放型和偷排漏排型企业,但这种影响是短期、局部、个体的,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爬过去的坡、迈过去的坎。不能对“坡”“坎”视而不见,更不能把短期增速降低归因于“爬坡迈坎”这一解决问题的根本举措。如果现在不抓住机会付诸行动,未来处理起来难度会更大,付出的成本也会更高,影响的将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其重点是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调结构,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优布局,要以“三区三线”为抓手,推动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守硬约束。强产业,关键在于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一方面要以节能减排为主线,加快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另外一方面要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切入点,在山水上做文章,依托当地的资源环境优势进行特色产业培育,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全链条,要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实现绿色化,关键点在于“节约”与“循环”,由生产系统作为供给方提供绿色产品,由生活系统作为需求方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四、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

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实践催生新方略。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工作惯性,更加注重保护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更加凸显法治的刚性约束作用,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过去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顾此失彼,往往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原因在于对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认识不足、领会不深。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打破治理要素的碎片化、治理过程的分段化和治理手段的单一化,实现保护要素上的综合性、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方法上的耦合性。具体而言,就是要统筹考虑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治山和治林等各类要素,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就是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的手段,确保达到系统治理的最佳效果。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制度和法治是思想的集中体现,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让保护者受益、让损害者受罚、让恶意排污者付出沉重代价。要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提高环保标准,加大执法力度,推动企业严格守法,把生态环境破坏的成本内部化。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

(理论强党出品,皆为原创,如蒙垂爱关注转发,务请注明转自党建网或党建网微平台,以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亚洲财富论坛 | 网络经营许可证 | 京ICP备09051478号

© Copyright 2016-2021 亚洲财富会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